2024年3月27日下午,经济史专业教师及全体硕博研究生在思创楼602会议室召开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第30期经济史学工作坊。本期工作坊邀请王瑞芬老师报告,报告题目为:《清代以来山西典当业的帐册研究》,会议由晋商学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成虎教授主持。
王瑞芬老师以清代山西当铺帐册为研究基础,首先探讨了山西当铺清单大都使用的四柱记账法,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接着探讨了当铺对于呆账、坏账的处理,最后探讨了当铺的利润来源。
报告结束后,与会老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刘文斌副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典当物品的变化情况,窥探清代的社会经济演变。荣晓峰副教授认为,如果能够找到某个确定地区当铺的系统资料,会对典当研究有较大帮助;研究中还可以加入对当铺记账特点的分析,探讨当铺记账与票号记账方法的差异和联系。刘成虎教授认为,文章如果加入当铺利润率的计算和分析,可使其更加饱满。吕长全研究员指出,据相关记载,当铺的死当率还是较高的;当铺可能通过与商号(如估衣铺)密切合作,加速死当物品之流通。任丽博士认为,如果有连续数据,可以通过分析盈利波动性,研究当铺的风险承受能力;还可通过放款业务的对象,观察其业务多元化发展情况。
最后,刘成虎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研讨会达到了非常好的交流效果,王瑞芬老师的讲授使老师同学们受益匪浅,大家在与王瑞芬老师交流探讨中学习到了清代山西典当业账册的丰富知识,并体会到清代账簿制度的重要特点,对于理解古代会计制度打下了一定基础。
经济史学工作坊由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省晋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旨在探索有组织科研发展路径,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育经济史学拔尖创新人才,推动理论经济学学科“双一流”建设。